原创一枝花
桂林蔬菜基地,担负着成渝市区居民蔬菜食用保障供应任务。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蔬菜基地发出通知,所有基地菜农种植蔬菜,停止使用化肥,停止使用农药。
水往低处流。
一条从宝鼎山下来的涪江水,把潼南境内大佛和桂林平坦的坝地居然一分为二,成为一道天然鸿沟。
坝地不能种植稻谷,桂林、新林,大佛三乡镇百姓,祖祖辈辈以种植蔬菜维持生计,率先将桂林、新林作为蔬菜种植生产基地,以供应成渝两地城市居民。20世纪后期,基地发出文章开头那个通知:不许用化肥种菜,不许用农药进行蔬菜灭虫等。
一万五千余亩蔬菜基地种植蔬菜的菜农无不为之震惊。
也想得出来,给菜农出大难题:
提高蔬菜种植质量,推行生态绿色天然无公害蔬菜,建立示范基地。
啥叫绿色无公害蔬菜?
用农民的语言简单地说,一不许使用化学肥料种植蔬菜,二不许使用农药杀灭祸害蔬菜的害虫等。
基地领导说:这是给蔬菜种植“换血”。
建立绿色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搞种养业结合,发展良性循环农业模式,即养猪(牛)---沼气--蔬菜和养鸡--粪--蔬菜。在基地附近建立养猪(牛)鸡养殖场场,实行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
解放后百多万潼南人获得新生充满活力:穷则思变,自力更生奋发图强,没有做不好的事情。
50、60年代在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创造生猪养殖和蚕桑养殖都名列全国前茅;社会经济发展缺乏电力,潼南人自力更生饿着肚皮修电站,让涪江分流,修建一条40里长引水渠,终于建成三块石水电站;70年代发展黄桃生产基地和浙江奉化黄桃基地并列,出口黄桃罐头色卡超过美国罐头“台尔蒙”获奖;率先建立桂林绿色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开了个好头。
率先推动绿色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是社会需求的必然,历史赋予的责任。
潼南人有改天换地的雄心壮志,有克服各种困难的坚韧不拔精神,这就是革命先驱杨闇公的:“人生如马掌铁磨灭方休”和“三块石”精神的勉励。
3--5年努力奋斗,经过重庆市农业环境监测部门监测认定,符合《重庆市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技术条件》标准,蔬菜产品符合《重庆市无公害蔬菜质量标准》,年通过重庆市验收,桂林蔬菜基地一举成为我国第一个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年,通过重庆市无公害蔬菜认证,成为无公害蔬菜生产重点示范基地。
绿色的,生态的,无公害蔬菜的规模种植生产,菜品受到广大消费者青睐,蔬菜销往重庆主城区以及川中、川北、湖北等40多个大中城市。年,潼南又在太安镇罐坝建立现代化绿色无公害的生态农业企业农龙公司,从事蔬菜种植,物流配送,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综合性全产业链新型农业企业,年获得重庆市无公害蔬菜认证。企业采用机耕、蔬菜嫁接、工厂化育苗、大棚培育、地膜种植、喷滴灌溉等农业现代先进技术,蔬菜品种达多个,蔬菜产品销售成渝,北京、广州、上海等大中城市。
以涪江河畔桂林、大佛、新林镇基地和琼江河畔的柏梓、太安镇罐坝20平方公里的12个骨干基地为核心,建设平方公里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即万亩现代农业种植无公害优质蔬菜,年提供蔬菜产量达多万吨的规模生产种植已经形成。
涪江、琼江河畔种植的都是无公害蔬菜,绿了潼南城乡。潼南成为绿色菜都。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送我还”。(宋)安石《泊船瓜州》。
无论是冰霜寒风无情摧残中,涪、琼两江四岸都生产绿色菜品,大官人假如生活在现代,65岁了于此颐养千年何乐而不为?又何须忧虑明月几时才送你回老家赣州呢?
绿色菜都潼南,是名副其实的“六养宜居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