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机场物流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杀年猪传统习俗应当保护,农村散养猪也应是
TUhjnbcbe - 2024/4/15 17:24:00
白癜风那里能治好 http://www.wangbawang.com/m/

“岁月是把杀猪刀”!而四川的一些职业杀猪人,根据权威媒体的报道:因为岁月的流逝,却正在封存自己那把立业的杀猪刀。

我非常震惊的是,48.6万平方公里的四川,如今却只有“余个”生猪屠宰点,算下来每平方公里才有一个屠宰点。也就是说,农村的散养猪不管多远,都必须拉到这些地方屠宰才能合法进入市场,你认为合理吗?如果认为合理,请告诉我你的身份,估计你大约也不是一位农村养猪人。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大家都熟悉这句古诗,这是陆放翁《游山西村》的名句,可大家还记得他的前两句吗?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这一句才是全诗的首联,诗中的“豚”就是指的猪肉。在陆游的宋朝,岂止是宋朝,在我们的古代社会,杀年猪就是咱们传统习俗文化的一部分。

别说古代,就说笔者老吴小时候吧。老吴的童年就是在四川东北大巴山的一个小镇生活的,具体到什么小镇?也就是相关报道中提到的万源市的一个小镇。

那些年,每到腊月,邻居中的成年男人(得体力好的)相约互相帮忙。先想办法在猪圈中把那头倒霉的猪逮住,然后把能捆的地方捆住,再按在板凳上。此时拿着把明晃晃杀猪刀的专业人士出场了,只见白刀子进,红刀子出,这会儿小女孩子们大约会摭住眼睛。

接下来的过程大约会是把猪挂在堂屋中分割,烫猪去猪毛,烧掉猪毛等等。猪在大黄桶(或称扁桶)的热水中被翻云覆雨,热气在堂屋中蒸腾挑战着冬天的寒意!至于什么程序在先,什么在后,时间久远,我也忘记了。只记得最后我们观战的小男孩子一般会分得一个甚至一对猪腰子,然后一帮小伙伴们便找地方烧腰子分而食之去了。

腊月杀年猪,在汉族的文化传统中,是成年男子展示力量的过程;是在最冷的冬日让人热血沸腾的事情;他展示着邻里的团结;是秋日丰收后,人们在冬日里送给自己的又一份回报。更是对来年的期望,因为接下来,就是春节了。春天来了,万物复苏,新的一年开始,我们将养几头小猪,周而复始地重复我们的生活。

但如今,正若报道中提到的我的家乡,我引述下吧:

“太远了,我们不想去(收)。”近日,达州万源市猪贩刘立本谢绝了几位养殖户和肉贩子的邀请。在国庆节前后的消费旺季,刘立本不愿意“接单”的原因很简单:对方所在的乡镇距离有资质的屠宰点太远,往返的成本太高,“跑一趟好几个小时,挣得还不多,不如就做县城这一块的生意。

这就是现状。好像几百元的运费对一个农户来说不是钱?那我们是不是都太有钱了?

有人说报道中没有说不能杀年猪,而只是不能到市场上卖。你的意思是可以自己杀,但只能自己吃吗?请问有过我童年经历的朋友们,有几户人杀的猪只是自己一家吃的?这一说法的现实合理性在哪里?

还有人说,这样就可以减少农村散养猪,就有助于环境保护。

那么我请问,我们每户人家每天吃剩的饭菜就只能当生活垃圾扔了?难道投喂给自己养的猪不是一种资源再利用吗?不是减少浪费吗?不是在为世界的粮食安全做贡献吗?

再说了,猪吃的猪食在我们大巴山一般叫“猪草”,我们去“割猪草”难道不有助于林木更健康地成长吗?清理掉道路两边的野藤荒草,难道城里人到乡村踏青,不是更加方便吗?

老吴在成都生活了几十年,现在每次回老家,总感觉是荒山野沟的路是越来越难走了,没办法,没人去“割猪草”了!

海明威曾满怀地描写过西班牙的奔牛节,那是人家的传统。西班牙的奔牛节至今仍然存在,并享誉世界。

杀年猪也是我们汉族的传统,此文所指的问题恐非只是我们四川的问题,而有些措施事实上已经在改变我们的传统。“乡村振兴”难道不意味着也应当保持我们的一些传统?如果有些人还不认为杀年猪文化是我们汉族的传统,那么在文章结束之时我把放翁的《游山西村》全诗送给这些人,你们认真把他翻译成现代汉语,细细体味,老祖宗会告诉你,这是不是我们的传统文化习俗。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
查看完整版本: 杀年猪传统习俗应当保护,农村散养猪也应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