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机场和免税店重新签订协议这个事情,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由于ROE不错,再加上股价暴跌,弄得我心里痒痒,所以我看了一些材料,有一些看法说说。
作者:villike
来源:雪球
不同于国内其他机场的低ROE,例如深圳机场常年只有5%,上海机场至少近五年都是15%左右的,能有这样的竞争优势,或者说能够维持不错ROE的关键,首先有一个前提:
上海机场的盈利能力大头,来自于免税店分成,这得益于浦东机场50%左右的国际客流占比,除此之外,航班收入的单价高也是因素之一,但影响较小。
最近吵得不可开交的原因,也就在于免税店协议重新签订这方面,所以下面我会重点说这方面。
除了这个前提,看这个竞争优势的时候,有两个角度可以去看。
第一个,是不重新签订协议的角度,如果只看这个角度,我的基本看法是:
上海机场目前的竞争优势是确定的,未来可能会受到一定的侵蚀,但需要比较长的时间。
随着中国在全球经济占比中越来越大、地位越来越高,跨境客流量一定会越来越高,这个趋势几乎是没有问题的。
这个趋势肯定不会只惠及上海机场,尤其是粤港澳大湾区被当作战略概念提出来的时候,就注定了未来的最核心交通枢纽,不会是在浦东机场,至少不会是只有这一家。
但是,有多少会流到上海机场,有多少会流到其他机场,就是一个“战术”层面的问题,你愿意得到什么结果,就能找到什么数据和逻辑。
我猜想也正是这个原因,上海机场过去几年的ROE才能不断提升,因为客流量越来越高,分到的收入也越来越多。
但是拍脑袋估计,由于相对靠近政治中心,再加上很多外资企业都在上海,发生格局翻天覆地变化的可能性不大,就算变化,也是非常慢的变化。
所以,从基本客流和潜在收入的角度讲,只能模糊地判断:上海机场还可以保持这样的基本面,但从大家都知道的角度看,大概率是要逐步转移到南方的。
好消息是:做投资时不用押注于“会不会去南方”,鉴于这种因素只会缓慢发生作用,所以可以慢慢观察,不着急。
除了这个问题,还有一个是跨境电商的分流问题,这个我认为问题不大。
因为人都是有”占便宜“的心理的,当你在国内看到的高价奢侈品,在机场可以扣掉税——哪怕只有几百块——的时候,还是会忍不住买的。
看看疫情前的香港就知道,国内跨境电商已经做得不错了,我们还是很喜欢去香港,其实“买便宜东西”只是一方面,“好的购物氛围和环境”,也很重要,人是感性动物。
个角度,是重新签订协议的角度。
协议网上已经有很多人解读过了,我就不解读了,但总的来说,老唐总结得非常清楚:
从以前得“下有保底,上不封顶”,变成了“下无保底,上有封顶”(按照老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