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跟大家谈一个热点话题,和大部分人的生活相关,就是养猪和猪肉的价格问题。
因为大多数市民首先关心的是猪价,大概就最近这么一两年的时间,猪价呢上涨的非常快,对于很多人的生活造成了直接影响。大家都关心什么原因造成的,如猪价变化,是不是这个生猪的生产,也就是猪的养殖发生了严重的下滑,这个相关性是存在的,我们首先得看呢,确实在这之前发生了非洲猪瘟,因为非洲猪瘟的影响应该说是对整个养殖业打击是惨烈的。越是大型养殖场越是难以防疫,因为哪怕是任何一个什么鸟啊,或者是一个什么耗子呀等等,只要能钻进来,那很可能就带来疫病,弄得防不胜防。
而一旦这个大型养殖场它规模化,就是上万头啊,那一旦他遭到疫病,那就必须是全部扑杀。所以当然这样就会导致相当多的养殖场受到了很大的损失,而这个损失假如不能及时地被填补,那就意味着它下一个生产周期将没有投入。
这个打击是非常惨重,再加上在这之前也确实有一段时间,为了环保,我们划定了很多禁养区,在禁养区所有的这些散养几乎全部都被取缔。当这两个现象叠加在一块儿的时候,还有就是当疫情发生的时候,各地的交通都中断了,很多没吃的那些养殖户,包括养殖场,因为不能屠宰不能运输,就算是屠宰的运输了也到不了消费者手里。
比如说市场物流发生了断裂,也造成了这个猪肉价格的抬升。所以就一段时间内猪肉价格上的比较快,大家就引起了很多议论,我觉得这些反应是正常的,但是如果要我们这些长期作业,农业问题研究的人来看呢,这应该是一个阶段。大家可以看得到这个进入这个九月份以来,猪价不仅是稳定住了,而且已经开始有了局部的回落。
原因是什么?原因是我们都知道中国的人均肉类消费已经是全球的两倍以上,我们在峰的时候一年有七亿头的生猪出栏,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一百多亿的鸡鸭鹅。如果猪上市的少了,说猪肉价格太贵了,那消费者可以去吃别的肉啊,鸡鸭、鹅、牛羊啊都可以啊,只要他认为这个价格水平他能接受。
但以前我们进口澳大利亚的澳牛,到岸的分割肉的价格比我们在国内收购黄牛都便宜,肉下有一个可以互相之间达到均衡这么一个动态过程。假如牛肉价格很低,你光猪肉价格上能上得去吗?所以这个消费的可替代性本身它是个规律,它能发挥作用。
就是总体上看,我们的肉类的消费总量折成人均量的话,我们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多。再加上如果我们讲七亿头猪,那我们一共十四亿人,你还得打掉很大一分部吃人,所以人均至少半头猪以上。
其他的一些因素,比如说环保因素疫病因素啊等等,这些因素包括新冠肺炎爆发以后,物流中断,这些因素加在一起,它造成价格的短期波动就上升。这个短期波动既可以看作正常,也可以看作这种波动的客观结果是导致生猪的养殖理性回调,没有必要养那么多呀,你还需要大量的消耗饲料,还要产生大量的粪污。当大家都种化肥、农药这种化学化的这种耕作的时候,那粪污就是污染。所以客观来说有一定程度的回调未必是坏事。
从这些因素看,我觉得不必对猪价的这个波动的过度敏感,从这一次变化中,我们还应该看到哪些值得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