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机场物流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股价腰斩,市值蒸发近千亿,新希望到底 [复制链接]

1#

文章来源:财经锐眼

年末岁尾,猪肉又迎来了传统销售旺季,全国各地的猪肉价格与销量齐飞。

然而,在猪肉降价预期的影响下,A股的猪肉板块却陷入回调,多只概念股持续下挫。

其中,新希望跌幅最大,当前股价距年内高点跌超40%,公司总市值蒸发近亿元,成了A股最惨的猪肉概念股。

按理说,养猪业务在新希望总营收中占比仅有15%,饲料业务才是公司营收的主力军,为何新希望反而成了跌幅最大的猪肉概念股?在股价跌跌不休的背后,投资者到底在担心什么?

股价“腰斩”,市值蒸发近千亿

眼下,元旦和春节双节日益临近,又到了置办年货的关键时刻,对热衷美食的中国老百姓来说,猪肉是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一道美食。

现实生活中,伴随佳节临近,猪肉价格和销量同步攀升,但随着国内养猪业逐步恢复,以及国家不断加大储备猪肉投放力度,猪肉降价已经进入倒计时。

而炒股就是超预期,在猪肉降价预期的影响下,A股市场与现实生活背道而驰,猪肉产业指数距年内高点下跌20%左右,近年来疯狂上涨的猪肉概念股近期集体大幅回调。

上半年轻松翻倍的猪肉概念股,如今大多处于下行通道,牧原股份、温氏股份、天邦股份、大北农、新希望等多只猪肉概念股,正在经历暴涨之后的集体回调。

其中,新希望(.SZ)以超40%的股价跌幅,位居A股猪肉板块跌幅榜首位,成功引起了锐眼哥的注意。

今年以来,在养猪业务的加持下,新希望获得资金高度追捧,股价从年初的最低15.53元一路拉升至9月初的最高42.2元,期间大涨近1.5倍。

可惜好景不长,新希望股价站上年内高位后,随即便陷入回调,从9月2日到12月27日,新希望股价已经下跌超过50%,公司总市值蒸发近千亿元。

为托举股价,新希望于9月18日抛出大手笔回购方案,拟以自有资金4-8亿元回购公司股份,回购价格不超过40元/股,拟回购股份将用于员工持股计划或者股权激励。

说干就干,12月3日,新希望披露股份回购的最新进展,截至11月30日,公司已回购公司股份约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12%,成交总金额约1.5亿元(不含交易费用)。

短短一个半月,新希望已花费约1.5亿元回购公司股份,可见公司托举股价的决心。作为国内知名的农牧帝国,新希望为何会沦落至此?

种猪仍被“卡脖子”

咱们先从备受瞩目的养猪业务入手吧。近日,因新希望股价领跌A股猪肉板块,大批投资者跑到互动平台找原因,这也成了新希望的“大型打脸现场”。

因多个目标未能实现,投资者质疑新希望“PPT养猪”,在互动平台表达不满情绪,质问新希望为什么不及时发布公告,甚至怀疑公司以后的出栏目标是否可信,新希望为此道歉。

具体来看,新希望曾对外透露,四季度公司自产仔猪育肥在万头左右,但截至11月份,公司自产仔猪育肥数量仅有58万头,与之前目标差距过大。

新希望方面承认,根据最新出栏情况看,四季度公司自产仔猪育肥大约在-万头之间,相比之前的计划目标有些滞后。

在养猪成本方面,新希望曾表示,今年年底公司自产仔猪育肥成本目标是13.6元/公斤,明年年底达到11-12元/公斤。

然而,公司最新透露的11月份自产仔猪育肥成本是15.5元/公斤,环比10月份不降反增,这让投资者心里打起了鼓。

新希望解释称,主要原因是外购二元母猪成本较高,公司近期也主动淘汰了一批低效种猪,以及公司育肥猪农户代养比例还比较高等原因,导致近期生猪养殖成本较高。

这就不得不提到种猪问题了,就像农民种地需要优质的种子一样,养猪也需要优质的种猪,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种猪就是养猪产业的“芯片”。

遗憾的是,国内种猪仍被“卡脖子”,大多依赖进口。年国内种猪需求量约为万头,但国内的种猪数量仅有万头,缺口非常明显。

今年在养猪热潮带动下,种猪的进口量或达到20头,创出历史新高,未来数年甚至还会有所增加。对国外种猪的过分依赖,严重制约了国内养猪业的发展,新希望也深受其害。

与芯片产业类似,种猪育种工作也是典型的资金密集型及人才密集型工作。业内人士表示,我国种猪要达到完全国产化,还需要5-10年。

目前,新希望也在自主育种,公司已投入5亿生物资产,并表示争取5年攻关。但育种工作是一项长期工程,新希望能否在5年内研发出自主知识产权的“猪芯片”,目前还是未知数。

逆势扩张房地产

今年养猪产业太过火爆,多家上市公司宣布跨界养猪,其中不乏万科、恒大、碧桂园等房地产龙头企业。

房企跨界养猪似乎成了一种新潮流,日前,新希望董事长刘永好表示:“今天房地产转行做养猪的,简单地算了一下,全国超过0家。”

就在众多房企纷纷跨界加入养猪大军的同时,新希望集团却反其道而行之,逆势扩张房地产业务,这两年新希望地产砸下大笔真金白银,多次高溢价拿地。

其中,最引人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