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机场物流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震撼视频发布直击上航局参与上海抗击疫情 [复制链接]

1#

危难时刻,群英出战

火线驰援,护佑一方

中流砥柱,勇为担当

坚定战疫,不负荣光

3月2日至8日

面对上海“外防输入”压力骤增

中交上航局志愿服务队响应号召迅速集结

全力支援顶岗铁路上海站

流动的中国

正在苏醒的都市

因这份守“沪”而倍加平安

倍加温暖

来感受“逆行者”闪亮的瞬间

架起暖心之路

“从淮北到上海的D次列车即将到站,请工作人员做好准备……”车站的广播响起列车即将到站的播报。不一会儿,高铁到站,旅客们纷纷下车走向出口。这时,太阳早已下山。

待所有旅客几乎全部出站后,从西南出口缓缓走来一位旅客。他满脸通红,看起来非常着急,由于腿脚不便,只能吃力地在下客通道里踉踉跄跄地走向出站口。

“先生,我来扶您!”志愿者李磊见状,急步上前并关切问候道。周围旅客见到这一幕,纷纷让出“安全距离”。

只见李磊将那位旅客小心搀起,缓步扶到出口登记处,随后迅速找来一把椅子让他坐下,并耐心询问他在上海是否有工作,是否有固定住所……

经过一番了解后得知,这名旅客约50岁左右,是中冶集团一名工人,正在返岗途中。于是李磊又帮助他完成填报登记,并再次搀扶他直至出站点。

“谢谢,太感谢了!”伴随着旅客的连声感谢,志愿者们微笑着目送旅客离开,紧接着又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上。

一声声暖心的问候,一遍遍耐心的沟通,志愿者用爱与担当传递中交上航局志愿者的服务理念,给疫情期间出行的旅客带去安全与温暖。

“小朋友,欢迎来到上海”

3月7日,春月当空,上海站迎来了不一样的复工潮。随着一班班列车的到站,人潮随之涌动,如同潮汐涨落。但下车的人没有意识到,现在还不能算安全抵达。因为此刻,上海的每个入口都是一道关键的防线,必须通过体温检测以及“健康云”APP核验成功,才能进入上海。

上海站东南出口有一群特殊的守“沪”者——来自中交上航局的志愿者,他们组成了一堵防浪墙,正在为一波又一波的到站乘客进行核验服务。

“请大家向前排队,不会使用手机的,我们会一对一帮您操作登记!带小孩的乘客,不用排队,直接通行……”志愿者们不断重复着。这时,在接踵而至的人群中,志愿者们发现了一朵焦急的母亲。

“阿姨,您请跟我来!”志愿者孙李睿发现了一位抱着小孩的阿姨,见小孩没有戴口罩,他立即解开隔离带,进入了人潮中。

这位阿姨没说出话,倒是肩上的孩子转过身来。

“您孩子的口罩呢,孩子怎么没有戴口罩?”可是阿姨再次沉默。

“快快快,跟我来!”孙李睿一边领着阿姨,一边向自己的志愿者团队呼喊,“这里有个小孩没有口罩,这里有个小孩没有口罩!”

穿过冰冷的栏杆,到达核验点,阿姨把小孩放在了座位上,才着急地说道:“我们家熊孩子把口罩丢了,我都快急哭了!说你呢,你还笑!”

听到同伴的呼喊,志愿者陆敏锋火速从物资袋内取来了备用口罩,解决了阿姨的燃眉之急。

“谢谢,谢谢你们,还不快谢谢叔叔?”给孩子戴好口罩后,阿姨笑了。口罩遮住了孩子的笑脸,她那双大眼睛望向了母亲手指的方向。

“嘻嘻(谢谢)叔叔。”小朋友向志愿者道谢。

“小朋友,欢迎来到上海!”志愿者这下放心了,说完便转身回到了岗位上,“请大家向前排队,不会使用手机的,我们会一对一帮您操作登记!带小孩的乘客,不用排队,直接通行……”

用心守“沪”

“护好大家,才能守护小家。”大大的身块,帮助旅客解答问题时不急不缓,远看就像暖心的“大白”,他就是志愿者赵国旸。每天早晨,他都会在小组群里温馨提醒每位组员注意天气、适时增添衣物,并在工作间隙不时提醒大家做好防护,及时总结、不断改进工作方式,使志愿者们第二天的工作更有效率。

每列火车到站后,旅客通常会如潮水般涌向闸门。“B类旅客请往前走,A类旅客请至核验区!”这时候,同组组员董猛总是和民兵同志一起将旅客快速准确分类,做好分流引导。每每一波旅客走后,他的防护镜都是满满的水雾,但他传递给同伴的眼神总是那么坚定:“加油!我们一起坚持到底!”

“来,别急,您跟我走。前面的同志请靠右站好,把左边通道留出来。”说这话的,是同组的志愿者钱文博。遇到年纪大的旅客,他会主动搀扶前行,并帮助带小孩的旅客拿行李。善于思考总结的他,还帮助车站开辟了一道“绿色通道”——老、幼、病、残安排座位等候并优先登记。一次,一位旅客噙着泪花,向他连声道谢。原来这位旅客专门从太仓赶到上海为母亲看病,他了解情况后,提出了很多暖心建议,让旅客感受到了这座城市别样的温暖。

无论是排队登记高峰,还是遇到了需要帮助的旅客,志愿者们都语气温和,耐心解答各种问题,帮助安抚情绪,同时不断提醒其他组员注意自身防护,在努力守“沪”的同时,为怀揣梦想和希望来到上海的同胞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你们的工作很光荣!看到你们这么尽心核对大家的信息,我感到来上海很安心!这是一位大爷在我维持秩序的时候,在我身边说的。”回忆起自己执勤时的一幕,同组组员顾明敏依然感动不已,“顶岗志愿服务虽然结束了,但疫情还没结束,我们将提振精神,保持斗志,努力在抗疫和复工的道路上作出新的贡献!”

致心中的英雄

2月29日星期六下午,你接到公司关于组建志愿者服务队去前线抗击疫情的通知,第一时间就写下请战书,报名参战。

你对我说:“即使公司不发出号召,你也有心去前线为抗‘疫’出力。更何况现在公司发起了号召,前线还缺人!”你说这话的时候,眼神那么坚定,那么义无反顾。

从接到通知,到培训上前线,一共只有一天的准备时间。你告诉我,这次的志愿任务,是帮助上海火车站每位即将出站的乘客安装“健康云”APP,进行个人信息登记核验,并建立健康档案。现在依然是疫情防控的非常时期,你觉得自己责无旁贷。

志愿者名单一出来,你悄悄和排班的同事说:“把最累最苦的班留给我!”于是,你承担起了每天晚上六点到凌晨的那一班。

作为部门负责人,有许多事情等你去处理,所以白天你在家办公,通常从早上八点开始,电话就不断,在电脑前一坐就是一上午。每天下午四点,你就出门了,为的是四点半左右赶到火车站。我劝你吃好晚饭再去,你却说:“早点去换兄弟们,让他们早点回家。”每天你回到家已是凌晨两点多,疲惫不堪,话也不愿多说。我问你:“累吗?”你只是简单回了句:“没问题,能坚持!”

你告诉我说,第一天晚上接待了一千多人的客流量,其中五个是湖北来的。我不放心,劝你不要去,让年轻人去吧。你有点生气地跟我说:“你不去,我不去,大家都不去,那这场战‘疫’什么时候能结束?最后受伤的可能就是我们身边最亲的人,我们的国人。我虽然不是年轻的90后,却是一名*员,关键时候就是要有担当的!”

防疫站发放给每位志愿者的口罩不多,你都装进书包里每天带去现场,说万一兄弟们没有,可以让给他们用。而你自己戴的一个口罩,反反复复用了几天都不舍得丢。

连续七天站岗,每天至少六个小时服务在一线,不能吃,不能喝,不能上厕所——因为防护服紧缺,脱下就必须换新的,你舍不得,也不愿给组织上添麻烦。你肠胃不好,为了避免上厕所,每天下午一点就开始不吃东西,调整状态准备上岗。几天站岗下来,你体内脱水,流鼻血了,但是你一直瞒着别人,继续武装前行。

这一周,因为戴口罩、护目镜,你脸上留下了深深的压痕,手因为多次用杀菌洗手液清洗和长时间戴橡皮手套而变得粗糙、开始蜕皮,每晚寒风凛冽中,你的肩周炎总是会找上你,但你咬紧了牙关……我知道,你是不想让我担心。

你甚至都不愿意让别人知道你是志愿者,不愿意发朋友圈,你说这都是一个*员应该做的,不需要任何褒奖,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和你在请战书中写的一样。

爸妈知道你当了志愿者,虽然很担心,但都非常支持,他们说,你放心吧,小孩我们来照顾,你在前线,我们是你坚强的后盾。作为妻子,我真心感到骄傲,我没有选错人,你是一个好丈夫,好爸爸,你给我们的女儿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也许等疫情散去,大家会忘记这场灾难带来的痛苦,但我会告诉长大后的女儿,爸爸是一个英雄,是一个最朴实无华的“逆行者”!

——吴秉蔚妻子

汹涌的人潮中

你们的“战袍”是这样醒目

洁白如这座城市的花朵

在最需要的时刻

你们总是这样迎上前去

予人温暖与笑靥

你们奋不顾身的“逆行”

点亮的,是不息的梦想

激活的,是城市的力量

推动的,是奋进的征程

截至3月9日凌晨

中交上航局志愿服务队

顶住多轮大客流峰值压力

共参与完成铁路上海站信息核验车次

迎接旅客余人次

协助乘客填报健康信息余人次

谨以此片

献给我们可爱的守“沪”者

和每一位英勇战“疫”的上航人!

祈愿

曙光在望,胜利可期

山河无恙,你我皆安

信息来源:中交上航文字摄影:夏茜颖;孙李睿执行编辑:赵芳璇责任编辑:张广雷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