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机场物流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农村谚语肥是奶,地是孩,养猪造粪两周全 [复制链接]

1#
无烦恼祛除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bdfyc/140806/4442057.html

在农村有一句庄户人都知道的俗语“肥是奶,地是孩,养猪造粪两周全”,这句话既是中国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真实写照,也是经历过时间检验的至理名句。这句话真的有那么重要吗,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又给一代又一代农民留下过怎样不平凡的经历呢?

“肥是奶,地是孩,养猪造粪两周全”意思是对于土地来说,肥料就是粮食,种地和给孩子喂奶是一个道理,只有选择粪便作为肥料,地才能吃得饱,肥料足,家中牲畜的粪便就是最上等的肥料,农畜两不误。这句话描绘了一幅非常闲适的小农家庭氛围,也体现了非常自然的小型生态循环系统。其中的科学道理也是一代又一代农民用血和泪换来的经验。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我们村子里面的农民曾经吃过不听这句话的亏,听爷爷奶奶讲,他们务农的时候根本不用化肥,都是捡拾动物粪便作为肥料,家里如果养猪养牛的话,粪便就会被留下来当做肥料撒到地里,长出来的农作物非常饱满。而父亲那一辈人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代,大量的化肥被推销到农村,五花八门的化肥的确比天然肥料厉害,打出来的粮食比往年生生能多处一倍,就当人们为持续高产的作物而欢欣鼓舞不再使用天然肥料的时候,长期缺乏天然肥料滋润的土地开始出现了板结的迹象,为了不耽误种植,各种强力的专用肥料被一袋又一袋的撒进土地,短短五年的时间,好好的土地就变成了长不出粮食的荒地。

此时人们才意识到那句老话的真正含义,他们违背自然规律的举措终于得到了报应,人们开始亡羊补牢,大家一遍又一遍的用家里面的猪粪和牛粪激活土地的肥力。经过几年艰苦的奋斗,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我们村的土地重新焕发了活力,因大量牲畜粪便的需求,村民几乎家家都有养鸡和养猪的产业,经过资源整合以后,大型的养鸡、养牛、养猪场成为我们村致富的有一个产业。

因祸得福我们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那句老话真正的内涵并非指导人们如何务农,而是教育我们要和自然和谐相处,违背自然规律必然会遭到报应。可循环的农业经济才是农民走上小康道路的正道,自然肥料的必要性决定牲畜粪便到什么时候都不可能退出主流肥料的舞台。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